建立強大企業的操作指南

建立強大企業的操作指南1

基本上,畢業的各位,應該已經具備專業能力;經過大風大浪的公司,應該已經具備純熟的管理制度,理應運作順暢,但為何我們上班的地方存在著各種問題? 而且愈來愈惡化! 其實,專業技能已夠被大家所重視,但管理方面的概念卻很少被大家提起!常聽到對別人的抱怨,但自己對於問題所做的努力,其實很少!

人人都是管理者

對,人人都是管理者! 這概念其實常用在自己身上叫做自我管理,我們想盡辦法主動發現做事的方法,並以最經濟而有效的方式去處理,讓自己變得更好;同樣的概念也適用在對主管、對部屬、對同事、對專案上面,希望讓工作環境變好! 其實,在座各位所學,不也就是一種改變?如果大家都消極等待上天賜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環境,那就不會有景觀這個行業;如果大家都消極等待公司給我們一個好的工作環境,那麼,我們這一輩子,有可能都處在一個「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太多改變,情況也不會好轉」的狀態!

身處「資本市場」,心須有「績效概念」

想在「資本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得相當努力,任何公司都可能隨時取代你! 舉一個真實的故事,業主丟出一個「ART DECO」的主題,要建築師、景觀公司老闆、室內設計公司老闆...下午向他報告設計構想,老闆拿起書翻翻翻...,明明上午還不知道「ART DECO」是什麼? 下午就像專家一樣,學習力相當驚人! 這一幕對剛畢業的我,感受強烈,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那件事情讓我發現隱藏在心裡中的東西,暫時叫做「保護主義」;那是一種事情做壞了,被長輩唸幾句,就沒事了,反正有人會出面把事處理好的心態,我發現很多人心裡也隱藏著諸多「非資本主義」的觀念,希望福利好,但在這個職位上,無法提供應有的貢獻,卻也不希望減薪;公司對外面對的是「資本主義」市場,但骨子裡卻不一定是「資本主義」的機制,其運作後所產生的矛盾與落差,值得深思。

跟「頂尖」合作的差異

「原始生活」的狀況,8小時(休息)、10小時(農耕狩獵)、6小時(備料煮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不僅累得半死,而且還沒有燈可用,也沒有時間進步。

「現代生活」的理想狀況8小時(休息)、10小時(工作)、2.5小時(吃飯整理家務),多出了3.5小時可以自由運用,而且生活品質好!

「現代生活」的真實狀況,花了大錢吃到黑心食物、設計不良的洗衣機、房子漏水、機車半路拋錨、專案團隊不斷出狀況,結果爛團隊讓我加班到14小時、爛家電耗電又花錢維修,犧牲了睡眠及自由運用的時間,來解決外在的問題,你想跟誰合作? 當然選擇與頂尖合作,並花很多時間與這些人培養良好的關係。

建立強大企業的操作指南2

 

強大企業的全貌

建立強大企業的操作指南3

「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書中所提「B-I 三角形」(上圖),清楚指出強大企業的內涵,節省許多摸索的時間;本文僅針對「使命」與「團隊」兩部做心得分享。

此外,常有人問,還要繼續待在這間公司嗎? 其實,大家可以拿「B-I 三角形」所提的內容具體評估,有些問題大家坐下來談幾次,就能解決;有些卻無法改變,在選擇「放棄」或「堅持」前,需先分清楚那邊是「死胡同」,那邊是通往成功前的「低谷」;如果把景觀工作者當成一位水手,我認為通過大風大浪試驗的才有資格稱為水手,他能判斷淺灘、沙灘、識別天氣、觀察海底構造變化,平順的帶領大家到達目的地;過程中的各種狀況就是「低谷」,不會見風轉舵、用盡所有,努力去觸礁的就是「死胡同」!

【更多有關低谷與死胡同】

強大企業的全貌 / 使命

使命是企業成立之初的理念與熱忱,使命愈清楚、愈強而有力,就愈願意投入資源,去通過「底谷」,到達少數人才能擁有的領域,獲得極高的報酬!

使命也讓社會有一群人,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與專業;努力貢獻一點東西出來,感謝前人的付出;使命也讓社會有另外一群人,他們在意的是自己名聲、財富、權力,隱約可以看到工作裡的漫不經心;引入前者,可讓企業強大,引入後者,可毀了企業! 最大的諷刺是,後者總是野心勃勃,成為大家公認能夠提升公司的力量。

強大企業的全貌 / 建立一個強大的團隊陣容

團隊,結合一群人,經由團隊領導人的指揮與團隊成員彼此分工合作,以達成預設目標!

領導人團隊成員目標三個關鍵字中,最常被大家忽略的就是目標! 損害使用者利益、損害股東利益、損害同事權利、損害公司利潤的行為,就是一位失職的主管、一位失職的部屬,應該立刻處理!

狀況1、公司只應徵剛出社會的新人。

老闆給專案經理的全是沒經驗的新人。

分析1:首先,主管要搞清楚,公司主要是屬於「傳統機械式生產線」或「知識經濟生產」模式? 景觀的工作,大多必須結合各成員不同的知識與技能,才能發揮綜效;如果這個專案都是沒有經驗的員工,就沒有太大的意義,除非那是個機械式生產的工作性質。

但考量公司收益與成本,我們也不能都花大錢請資深專業人員組成夢幻團隊,因為收益小於成本時就沒有意義。重新調整資深搭配資淺的組合比例後收益將大於成本,是主管的職責。

此外,另一個以團隊形式執行專案的目的,是讓組員間互相學習與成長,知識與技能的提升與習慣系統思考後,有助於收益增加。

建立強大企業的操作指南4

狀況2、看似不錯的應徵者,用起來卻很弱。

看似不錯的公司,卻發現工作環境很糟。

分析2:「假」無益於未來發展! 看績效、能溝通,才是徵才的王道

公司的狀況「假」給應徵者看,未告知真實工作狀況應徵者做評估,將造成生產力下降、訓練成本增加與再徵才成本的浪費(主管失職)。

應徵者「假」給公司看,對未來職位將不能提供貢獻,造成公司、業主以及同事們的損失,如果主管置之不理,導致損失擴大(主管失職)。

那些是「假」? 推薦人的話是假,如果推薦人不想擋應徵者的路,就不會據實以告;幹勁十足、漂亮外表、面試技巧高是假,這跟未來能否在這職位上有所貢獻,一點關係也沒有!

「績效」有哪些? 包括成績單(某些工作表現的有效衡量指標)、智能測驗(適合處理新的、模糊不清的、多變的、多層面的事務與否)、快速設計(了解所需技能的水準、應徵者最拿手的工作、預測未來的表現)等,都是有效的甄選工具。

狀況3、你到哪間公司,其實都差不多啦!

分析3:沒錯,到哪裡其實都差不多,除非公司的職缺總是競爭激烈,才有可能找到A級人才;但這樣還不足以留住A級人才,除非主管、團隊總是夠卓越;但這樣還不足以留住A級人才,除非大家總是能誠實面對殘酷現實,並採取行動;但這樣還不足以留住A級人才,除非方向總是夠正確;但這樣還不足以留住A級人才,除非各種制度(系統)管理夠有紀律。

如果公司因應不良員工,而制定許多管人的制度,久而久之,竟把這樣的制度當寶,認為不管誰來都要遵循,這反而讓公司沒效率了;所以管人的制度應該修正成領導的策略,主管面對不同的狀況,採用不同的對策,以達成目標,例如面對不需管理 A 級人才,就應該提供好的工作環境(詳A級人才);公司應該回到提升個人績效與團隊績效的各種管理(系統)制度上,而不是用許多無聊的規定、製作一堆重複、愚蠢的表單規定所有人都這麼做。

掌握了對的發展方向,紀律的行動才有意義,否則就一路向西了。

如果公司面對各種殘酷現實,誤用一句「正面思考」就沒下文了,或者是一直抱怨別人的種種;這倒也輕鬆,不需做足功課,不須帶腦袋,因為開會時沒人會追根究柢的問,既使一問三不知好像也沒關係;沒有激發的對話與辯論,沒有事後檢討反省與分享,這種不清不楚容易混水摸魚的環境反而最容易打擊士氣!

新公司大概就像小孩子剛學會騎腳踏車的那一刻,興奮地踩著,突然看到前面的圍牆,卻不知道怎麼煞車、怎麼轉彎,就這麼撞了上去;很少遇到願意先厚植實力、深思熟慮、按部就班、經過一次又一次磨合、一次又一次累積經驗之後再加快速度的老闆。

以下狀況就很常見,一下子接了各式各樣的案子,待辦事項愈來愈多,人力不足,進度落後,品質變糟,更多事情必須重作,公司增加人力,但沒有時間好好面試、溝通、訓練,於是主管發現大小事都往他身上堆,得犧牲休息時間應付緊急事情,卻沒有產生後續績效;同仁發現需要花力氣去彌補新人的不足,更糟的是追求高標準的人才可能因而求去,情況愈糟。

所以,到哪間公司比較好? 從「經驗法則」來看,或許歷經五次大起大落而屹立不搖的公司,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狀況4、如果凡事自己來,事業就無法擴展,想找人一起合作,又怕影響品質,損害消費者權益。

分析4:不管是要開個人工作室,還是要開公司,首重量力而為,要搞清楚有些目標因為無法一蹴可及所以叫遠景,也就是現階段公司內外狀況尚無法達到的;領導者必須認清各種狀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讓大家的能力向前一步,每個階段都創造出受市場歡迎的作品,每個階段都讓公司與投資人受益,這樣才有意義;才不會有「案子接太多,現有人力消化不完,或是妄想增加很多新人就能解決專案問題」的現象發生!

(以賺錢為優先、認為品質不重要、重視自己的名聲與權力的老闆,就另當別論了。)

因為從景觀設計構想到作品之間有個巨大的鴻溝,設計團隊在執行上有些東西需要調整,會有更深入的看法,新的靈感,會了解當地的工程技術水準,當地民眾特殊的使用行為,要掌握能控制的變數,盡量避開不能控制的變數,好事多磨的讓案子順利結束並頗受好評;所以這鴻溝並不像「傳統機械式生產線」大量應徵沒有經驗的作業員,就能馬上跨越的。

其次是日常訓練品管要確實,才不會導致客戶流失;這裡的日常訓練僅包括處理專案所有工作從不會到熟練的輔導,並設定停留點以檢查其成果並給予具體修正意見,漸漸的讓其成果就如同你親自處理的那樣;對於智商、道德、價值觀、對於追求卓越的態度、思考的成熟度等輔導則不在範圍內,因為學校16年的教育無法達成的事,專案經理在短時間內如何達到! 所以有關於訓練這件事情別無限擴大成,把部屬教到會,是專案經理的職責,或是把我教會,是公司的責任;這爭論必須回到專案工作的本質來看。

專案,有一個特定目標,透過一連串相關的任務,有效運用資源,在一定的時程經費品質內達成;如果輔導所需時間與成本超過專案的範圍,這專案團隊就應該解散,另外成立給薪景觀教學實習的專案比較合適。

狀況5、公司有很多規定只限制員工,但主管可以不遵守。

分析5:例如上班遲到主管可以不用扣錢等諸如此類的小事,如果沒有說清楚,並確認大家都已經理解的話,就等於在對整個公司傳達一個訊息,鼓勵大家找理由,要大家作好自我管理的原意遭到了扭曲;慢慢的很多工作變得毫無效率,因為只要找個好理由,主管也拿我沒辦法;逐漸形成一個穩倒的局面(有紀律的行動力下降)。

更糟的是,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是非對錯的感覺會慢慢遲鈍,最後不知不覺中,行為舉止也會有這樣的風格,對未來工作生涯產生負面影響。

有關個性、價值觀等個人特質最難改變,只能自己樹立榜樣,日復一日持續下去,有些人的作風會慢慢改善,改變不了的或忍耐不了的,乾脆離開。

狀況6、動盪期。

分析6:組織一直處在重大爭論的漩渦中,有部分原因來至於主官交辦任務時沒有想清楚說清楚,而部屬也沒有聽清楚,或者是大家只在茶水間聊一下,主管心想已把任務交辦完成,而部屬卻認為這只是隨口說說;團隊剛成立時,大家可都是客客氣氣的,試圖建立起可能的友誼,過一陣子,大家的真實個性顯現之後,就沒這麼容易處理了;所以,團隊成立之初最為重要,必須讓每個人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角色,比較容易渡過動盪期。

大家都曾內疚過,講錯話或做錯決定,這是因為在那當下是狀況外的狀態,但想清楚之後,就應該趕快告訴那個人,修正錯誤;大家必須意識到哪些是狀況外的話,聽聽就好,如果錯把隨口說說的話當真,或是當成公司政策,問題就愈來愈複雜了;大家也要意識到,當身體狀況差或太多事務需處理而無法分身時,別做決定。

主管在交辦任務時,應該與部屬面對面坐下來細談,否則會讓部屬有隨口說說,不必當真的印象,但這樣還不夠,必須確認部屬真的聽清楚,把事實與認知之間的扭曲降到最低。

狀況7、失去意義的活動。

分析7:達成目標的慶祝與感謝,對團隊有加分效果,也是很好的典範,這背後的意義是在告訴團隊成員,你的貢獻被看見了、被獎勵了;如果硬要其它還在趕工的團隊都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參與慶祝;或者這是大家都必須參與的訓練活動,就應事先做好調整,而非在這段期間又填滿新的工作;這除了影響別人工作或犧牲業主的利益之外,也在傳達一個訊息給公司所有人,公司不在乎工作品質不在乎時程,適得其反!

狀況8、難以面對的績效考核。

分析8:讚美錯了,被人嘲笑太好騙,批評錯了,就會捲入重大爭論中難以收拾,我想大家都曾經歷過! 這就是績效考核難的地方,主管必須做足功課,小心翼翼的面對大家,尤其是面對刺蝟員工的時候,另外,工作太忙難以分身的時候,也是造成績效考核遲遲未進行的原因之一,但績效考核又不得不做,因為這是在告訴公司所有人,公司注重品質與效率。

平常有落實非正式績效考核定期績效考核就相對容易;非正式績效考核係指日常工作的檢討與具體回饋,例如錯別字數量減少、生產速度變快等;規劃未來一周的工作,讓部屬預作準備,例如閱讀相關資料增加處理相關工作的能力,或是發現部屬的個性不適合目前的工作,討論更適合的任務等。

經過多次提醒上次討論的內容,強調具體說明可以容忍的底線,並再次安排下次討論的時間,考核部屬後續的表現,如果沒有改進,就公事公辦,開始懲處,大家都沒話說。

 

狀況9、有關輔導轉職這件事

分析9:歷經了甄選、試用、輔導與調整後,但部屬還是繼續搞砸工作時,就應該馬上調整;從整體來看,主管雇錯人,又不輔導員工轉職,等於繼續變相懲罰和折磨同事、業主和股東們;同時也耽誤了不適任員工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並讓這名員工愈來愈沒有自信、愈來愈被動、愈來愈負面,是錯得很離譜的事! 通常只要到適合的單位,就會有突出的表現(詳低谷與死胡同A級人才)。

arrow
arrow

    綠園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