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需經過大風大浪,才有資格稱為水手,通過獵人試驗的,才有資格叫做獵人,在這些人們的血液裡流著「勇士們」的精神,經年累月的面對專業領域的各種問題。名片上印著規劃設計師職稱的人啊,就該努力稱職,不可愧對信賴專業的社會大眾!

對一位水手而言,以海為家,他能判斷淺灘、沙灘、識別天氣、觀察海底構造變化,相同的,規劃者需熟悉自然界的各個面向,直到對任一塊基地,都能本能的反應出其自然特徵,限制因素和所有可能性,並巧妙的將基地特徵使用需求結合在一起,渾然天成。

 

規劃設計之前的「規劃設計」 / 道法自然

就像肚子裡的嬰兒,天生就是為了要適應這個世界,而組織起來的。每一個設施都各得其所,每一種系統都運作順暢,系統與環境亦融合在一起,讓使用者在這個地方,自在舒適的生活著,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

就像大甲蓆、水里蛇窯、觀音山石碑、巴里島梯田那些人們與環境慢慢發展出來的產業一樣。在這裡,我把這種「規劃設計」定義為經過千百年不斷運作後,發展出來的那種「無名的特質」與「法則」。在這種低度混亂的狀況之下,使用者不需花太多的力氣去適應系統就能滿足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反之為高度混亂的狀況,使用者無法生存亦無力自行改變系統。

我們所看到的環境是系統運作後的表像,當各個子系統愈能自然流動,系統就愈光彩奪目,愈充滿活力。表像如花,那不是人種出來的,是通過一連串相關聯的系統所運作出來的,精準的說(Christopher Alexander)。

漸漸的人們發現那些有活力的場所有某些「無名的特質」一直不斷重複出現;有些場所改變了,出現新的模式(冬天的世界);有些場所看似不同,卻有著相同的活動運轉著(如教堂);有些場所停止運轉,就像鬼屋、死地一樣。

人們開始依循這些「法則」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場所,一個生生不息、有生氣、舒適、沒衝突的場所,而且是一個人們樂意花時間去維護的場所。

 

工業革命之後的規劃設計

既然老方法就是好方法,那我們幹嘛要發展新的方法?

是為了講求效率,避免漫無目的的發展模式,並在這快速設計、生產的工作中提升設計品質與產品品質(John Ghris Jones1992)。

吳煥加(1998),解釋19世紀以後的規劃設計方法、風格、材料等,必須改變的原因如下。

1、城市化,工業革命後產生許多大工廠,人們為了就近服務,其所帶來的各行各業如鞋匠、裁縫師、麵包師組織成一個城市;而短期內要滿足各種活動需求以及維持空間的質與量,以往的規劃設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大量的需求而有所改變。

2、城市快速發展失序後產生空氣污染、水污染、交通壅塞等問題,規劃設計過程必須加入相關法規、上位計畫、相關使用者等因素。

3、經濟效益的因素,從早期的非生產性消費品以及貴族們的奢侈消費品,建築師們可以慢慢做,時間可能長達10~100年,如今資本主義下強調投資利潤,發展建築估價人員、投標制度、工地負責人等,對於規劃設計師而言,工作範圍縮小、利潤降低、設計時間縮短等狀況,必須發展一套設計方法以維持一定的設計質量。

4、多樣的生活型態,如博物館、百貨公司、銀行、體育館、車站、飛機場、科技園區等,規劃設計師無法套用以前的設計風格(巴洛克式建築)與設計方法,建築設計的工作必須和結構工程師等多個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密切合作,才能設計出設備完善的現代化建築。

所以,在規劃設計者心裡,應該是利己利人的,有什麼問題,就想辦法解決,有什麼需求,就想辦法滿足;在這過程中,學習成長,不畫地自限;偶而會將「自己堅信的理念」套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應該要時時自覺,時時調整,以免「利己利人」變成「損己害人」了。

所以現代規劃設計,是一綜合性的工程技術,非得整合各個專業,從上到下如實的做,才能順利圓滿,沒有高、下、尊、卑之別。

 

意境 + 實用 = 價值1

具體景象的建造,並不等於創作的完成,只有在景象的「詩情畫意」、「自然之美」、「自然生活」或「理念」等特質,被使用者掌握時,才能展現其價值。

價值1

 

具體景象的建造,並不等於創作的結束! 只有在景象能被使用者「生活的方式」相容,使用起來覺得「渾然天成」時,才能真正展現其價值。

價值2

 

意境,可變的「設計元素」與個人「認知」上的關係

如果這個案子是要描寫自然,設計者創作的景,符合自然作用是最基本的功課;然而人為的自然環境,就不是真,就可以在「似與非似」之間,「真與非真」之間去創作。

不在努力做到「一模一樣」,而是把精神放在發覺其內在的精神,把它提煉加工出來。

「元素」與「個人認知」兩變數,前者可以控制而後者不可控制;前者如漫畫表現法,凸顯某種情境,選擇凸顯某種情境,讓使用對象意識到。

 

意境

意境的深化(創作者)

創作者的審美觀、自然觀、園林方面的能力愈強,對於生活美感愈熱情,對於生活的觀察愈深刻,知識愈淵博,邏輯愈正確,藝術修養愈高,創作經驗愈豐富,則整體園林作品的意境就愈深。

「以有限表達無限」,用有限的詩篇、有限的畫幅、有限的舞台、有限的藝術,來反映深廣的生活本質,這需要形象的揚棄、誇張的概括性,但又需要情節表達耐人尋味的含蓄性,以激發觀眾的情感、聯想,使意境更加深化。

 

意境的深化(使用者)

使用背景不同,對環境著認知就不同,對環境的評價也就不同。

「時間的延續、空間的擴展」,增加導引的時間,例如用曲折的路徑來延長享受美景的時間,進而深化意境;使遊園者身臨其境,融入園林的景象之中,具體而言,融入於景象空間之中,也融入景象時間之中,享受空間,也享受時間之美。

 

arrow
arrow

    綠園 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